长期以来,玉米收获后的秸秆处理,一直是困扰政府和农民的难题。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大同市农业部门科学开展以“饲料化”“肥料化”为支撑点,“燃料化”为创新点,“基料化”“原料化”为延伸点的秸秆综合利用,利用率逐年提升,202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
通过华丽“叁变”,现如今秸秆已然成为抢手的“香饽饽”,真正实现高效利用、变废为宝。
秸秆变身“环保燃料”
在阳高县种植养殖综合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内,机器嗡鸣声不绝于耳。“我们采取免费帮助农民春耕的方式换取秸秆原材料,现有5条现代化秸秆颗粒生产线,2020年以来燃料化利用消纳秸秆4万余吨,大约节约标煤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万吨,既帮助当地农民通过售卖秸秆提升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实现了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生态效益。”合作社负责人说。下一步,合作社计划再增加机械化生产设备,延伸秸秆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同步发展的产业链。目前,我市共有近30家生物质清洁能源加工利用公司,秸秆“燃料化”利用量可达总利用量的30%。
秸秆变身“营养饲料”
去年玉米收割季,在灵丘县佳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玉米田间,一台新型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正在往来作业。“用了这台新型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不仅玉米收割损耗低、速度快,而且玉米秸秆可以和玉米棒子同时收,作业宽度可达6米,不仅来年不用‘点荒’了,而且还能省出一大笔饲料钱。”该公司负责人李自芳说。这台让李自芳赞不绝口的机械正是佳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灵丘县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奖补资金新购置的致富“法宝”。“一直在考察这台机械,但是总价太高,公司购买有困难,多亏了政策好,国家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给予机械补贴。有了这台机械,饲草转化利用率直接翻番,年增加经济效益可达60万元以上。”李自芳高兴地表示。
秸秆变身“土壤肥料”
玉米秸秆还田深翻机、土壤深松机接棒穿梭,一片片金色的耕地被翻新的黑土替代……这样的场景,在春耕时节的云中大地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秸秆还田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深耕或深松25厘米,把秸秆根部和地表枯叶深翻入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同时,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不断扩大广度和深度,多点多元高值高效持续推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增长。”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颖龙表示。
来源:大同日报&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