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全国甘蔗种植面积大的省份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以下简称大气处)常年攻坚的课题。他们组织划定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布设秸秆露天焚烧视频监控点位,实行网格化监管,24小时紧盯禁烧区,同时积极探索蔗叶利用新模式,推动蔗叶资源化利用,2023年实现97.9%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让他们成功获评“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禁烧秸秆,应对污染天气
“我们在各地布设了1000余个摄像头来监控火点情况。”大气处主任莫招育介绍道。
秸秆焚烧是广西秋冬季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了保障秋冬季空气质量,大气处推动出台了《广西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划定技术指导规范》,组织各市结合实际划定了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实行分区管理,并专门成立攻坚团队,加强对禁烧区和限烧区的监管,不分昼夜应对污染天气。
疏堵结合,拓宽蔗叶利用渠道
秸秆不能焚烧,应该如何处理?大气处的工作人员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疏堵结合、以禁促用、以用助禁,为秸秆寻找出路。
从叁月底榨季结束,大气处就奔波在各试点城市之间,以每年不少于4次的频率对试点工作进行指导。有时市与市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在路上就要花费两天的时间,但对于大气处来说,这不仅是推动从源头减少秸秆露天焚烧的重要工作,也是倾听公司诉求、解决公司问题的有效方式。
在来宾市检查指导的过程中,当地公司曾反映缺少蔗叶存储的场地。蔗叶从田中运出后,有的来不及消纳处置,需要暂时存储再运往公司进行处理,但是糖企邻近周边往往没有足够大的用地存储蔗叶。为此,大气处联合自治区糖业主管部门与当地政府进行多次协商,最终为糖企争取到可存储8万吨蔗叶的仓储基地,解决了公司的难题。
“我们希望在探索多元蔗叶离田利用模式的过程中,不增加或少增加公司负担,同时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莫招育表示。
2023—2024年甘蔗榨季,在大气处推动下,试点范围扩大到7个甘蔗面积种植较大的市,各市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综合利用方式。崇左采用蔗叶入糖企锅炉掺烧置换蔗渣的模式,既消纳了一部分蔗叶,置换出来的蔗渣外售还增加了收益。来宾推广糖料蔗分步式机收模式,蔗农在田间砍倒糖料蔗并简易归堆,再转运到集中剥叶除杂加工点剥叶破碎,逐步形成“划片砍运、集中剥叶、规模利用”的收储运销体系,实现蔗农、糖企、经营主体和政府等多方共赢。
“今年,我们按照自治区政府的有关要求,会同发改、农业、财政等部门制定了《广西优化秸秆禁烧和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谋划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我们有信心和决心逐步解决蔗叶露天焚烧的问题。”张立宏表示。
甘蔗叶颗粒燃料是一种生物质燃料,由甘蔗叶等农林废弃物制成,并经过秸秆颗粒机加工成颗粒状。
与传统煤炭等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质燃料具有环保、可再生等优点。
据统计,甘蔗叶颗粒燃料的热量值约在3800-4200大卡/千克之间,具体数值还会受到原料、加工等因素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与传统煤炭等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质燃料的热值较低,但其减排效益和环保性能优异,在生物质能源领域中仍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